本帖最后由 123大佬 于 2018-9-5 17:54 编辑
索尼电视图像高级设置详解及最佳设置分享
电视出厂时候都会有自身的设置,但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喜爱的点,通用设置就不能满足那些有自身要求的用户,所有下面将要给大家介绍的是电视每个设置的意义,如何设置才能将电视的状态调整到最好?
今天讲一讲画面调整比较有影响的设置项。如有错误,希望更懂的朋友指正,一同探讨。
亮度部分
亮度:字面意思,亮度你觉得刺眼就调低,觉得不够亮就调亮一点,但是要注意,亮度过低是会影响到电视机的色彩表现的,亮度和色彩密不可分。今年隔壁韩系品牌打出了所谓100%色量技术,宣称可以实现任何亮度下的色彩无失真。高端电视确实在亮度降低时可以缓解色准变差的问题,但是绝对不可能“100%”。我相信他们确实在这方面努力提升了,但是希望不要过度吹牛。
对比度不说了,字面意思,推荐开90~95。
黑色校正:
这个是修正黑电平用的,开高了以后能让黑色更黑,但是缺点就是暗部细节就会少一些,平时推荐中或低
高级对比度增强:
根据输入的信号,根据画面中不同区域的亮度信息做实时的对比度调整,简单的来说提高亮部亮度然后让暗部黑下去。这个功能会导致有字幕的影片在出现字幕的时候画面亮度出现让人不适的明显变化,尤其是夜景画面。为什么呢,前面已经说了这是根据信号的亮度信息做实时的对比度调整,本来一帧画面输入到电视上,电视根据这一帧的画面做了对比度调整了,这时候突然出现的字幕,会让电视机的芯片以为画面字幕区域的亮度发生了变化于是重新做对比度调整。解决办法是只有关掉。当然关了以后画面对比度会下降。还有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是大家多努力学习英语日语,外语过关了你就不用看字幕了。
自动局部光控调节(高端液晶机型才有,另外OLED没有,因为OLED像素自发光,可以理解800万个像素都是分区,不需要分区):
也就是经常说的分区背光技术。当画面中的某个区域如果是全黑的情况下,可以做到把这个区域的背光直接关掉,显示全黑画面,提升画面对比度。
Z9D的局部光控模拟图,越贵的机器一般背光分区越多,分区越多控光就会越准确。
X-tended Dynamic Range(高端机型才有):
配合硬件上的液晶机型的分区控光或OLED像素自发光,做对比度的调整。
一、颜色部分
颜色
字面上的意义,推荐无论在任何图像模式下都不要开超过55,否则饱和度会很高很难看。
色温
冷色调会让人觉得锐度高白色更纯,有一种说法是亚洲人喜欢看9300K的色温(更冷),欧美人喜欢6500K的色温(更暖),但是6500K是国际通用的无论是显示设备还是印刷业的标准。所以要说色彩准确的话暖色调是索尼电视更好的状态。尤其是看电影,更尤其是老片子胶片机拍的电影,只有暖色调才有电影的氛围才有所谓的胶片感。另外这2年的索尼电视在电影模式下默认的专家色温,相比暖色调更暖一些,这个就看个人喜好。我推荐的日常设置是暖色调或者专家1。
色彩空间
就是各位经常能看到的BT.709/BT.2020/sRGB/DCI-P3这些色彩标准。BT.601是DVD和电视台标清的色彩空间标准,BT.709是当下主流的蓝光、高清电视台、网络流媒体用的色彩标准。BT.2020是4K HDR的色彩空间标准,4K蓝光、4K电视广播都会用这个。DCI是电影工业的标准,电影院放映的影片都是DCI的。更高阶的色彩空间标准带来更加宽广的色彩范围,打个比方,一部电影,同样是480P的,DVD压的480P和蓝光压制的480P,你会发现色彩差距比较大,不是同样分辨率码率的影片画质就一样的,色彩标准都不一样当然有差距。色彩空间的规格提升是一定有意义的。
这里的设置就默认的自动就好了,除非你有特别的需求。索尼电视会自动根据输入的信号来调整对应的色彩空间标准。如果你看普通的BT.709的蓝光却强制开启BT.2020的标准,整个画面的色彩会偏色严重没法看
色彩增强
字面意思,增强色彩表现,非特丽魅彩机型就不要开了,开了色彩会偏很多。带特丽魅彩的机型推荐开低或者中,不推荐开高。
其他的不说了,普通用户推荐不要动,因为涉及到很多色彩管理的问题。
二、清晰度部分
锐度
在45~60之间选,不要开太高了否则画面锐的很假
精密显像
这是索尼看低分辨率视频非常关键的选项,它不是单单调整画面锐度那么简单,而是根据索尼图像芯片中的数据库,匹配图像中各区域的物体进行不同程度的倍线和细节重塑。这个功能在每个图像模式中它相同数值出来的效果都不同。比如在电影模式中开50和在标准模式中开50,标准模式的50图像会锐的多。
因为我平时都是家庭电影模式和专业电影模式看的,我推荐看蓝光的时候开25~35差不多了,低码率的片子(例如在线影片画质差一些的)或者标清的DVD,那就开高一点打到40~60之间。总之也不要开太大,开大了你可能会觉得很清晰,但是也容易造成画面的“假”
Mastered in 4K
索尼在4K蓝光碟出来之前,为了推广4K做了一批假4K蓝光电影碟,还是标准的1080P蓝光,只是用了4K母带加上高码率压制的蓝光,这样的蓝光碟在4K电视机上倍线到4K的时候会有更加精细的细节。这个功能只针对电影模式下HDMI输入1080P@24Hz信号时有效。不是说一定要求Mastered in 4K的蓝光碟,只要码率比较高的蓝光就会有效。
但是开了以后说实话提升很小很小,质感上确实有一点点点点的提升,估计普通人很难看出来。就默认开那就好了。
随机降噪
减少各种因为拍摄、制作、压制中产生的随机噪点,包括蚊式噪点,块状噪点,点状噪点等等。索尼的4K芯片会根据输入图像中每一帧图像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降噪策略,在降噪的同时减少对真实图像的涂抹导致细节的损失。
推荐平时收看各种信号时都自动模式或者关,看蓝光的时候绝对要关,因为电影本身所谓的胶片颗粒的噪点,如果没了那些噪点,电影的质感会大大降低,电影就不是电影了,你们觉得呢?
减少因为视频在制作和压缩中产生的MPEG噪点,什么是MPEG噪点,我不是视频行业出身只能简单的说,你看平时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图像中类似整个色块的噪点就是MPEG噪点,常见有线电视信号,大概是这样。只推荐在有线电视信号或者你下载的HDTV录制信号(常见的ts/tp格式)开启,以自动或低为最佳状态。其他信号时推荐关闭。
平滑渐变
这就是17年索尼新品的4K芯片新加上的技术,通过14bit机内高精度色彩处理,抹掉原始信号中因为压缩导致的色带(banding)。推荐默认的低,千万不要开高。
三、运动部分
Motionflow(包括MEMC运动补偿+背光扫描)
MEMC运动补偿就是根据图像的前后帧的运动计算出中间帧的运动轨迹画面,提高画面帧数让画面更流畅,具体的各位自己百度,下面给出示意图。这里我要说一下,MEMC技术目前来说是做不到完美的而且几乎是不可能做到完美的,插帧只能预估运动物体的轨迹,毕竟是原来没有的画面,算出来的画面,怎么可能完美呢?要是这个技术能完美的话,那为什么现在影视行业都在追求高帧率拍摄呢?以前的视频信号都是24/25/30帧的,今后4K追求的是4K60帧甚至120帧!
背光扫描是通过快速关闭背光的方式解决液晶的拖尾并利用人眼视觉残留现象让人看到连续的画面(即即使电视机关闭背光,因为开启背光和关闭背光的时间非常短,人眼是看不到背光关闭的画面的)
以前索尼的机型会标注XR200/XR400/XR800,实际上就算是标注同样的数值的机型所使用的技术都会有区别,所以我下面的描述没法给出比如插了多少帧,关背光的方式这些,不是工程师拿不到这些数据。但是现在的机型都不一样了。然后还有个很有意思的是,以前索尼50/60Hz面板的机器是没有MEMC电路的,即只做背光扫描减少拖尾,但不会补帧,但是从X7000D开始,X7000D/X8000D/X8000E这些50/60Hz的机器也给了MEMC插帧技术,让这些低端机也能有好动态。
还是少废话直接讲motionflow设置里每一项的设置吧:
流畅:插更多的动态帧,简单来说就是让24fps/30fps/60fps的影片变成120fps的影片,缺点是高速运动的不规则物体边缘出现果冻效应,清晰度下降,让画面看起来比较假。
标准:插动态预测帧,让画面更平滑,兼顾清晰度与流畅度
清晰:不插动态帧,只插黑,通过关闭背光的方式来减少画面残留大幅降低拖尾问题
手动模式中的选项
平滑度:就是插动态帧插多插少,插多了画面更流畅但是果冻效应会增加,插少了画面卡卡的。
清晰度:背光扫描,关闭背光的方式如面板每刷新一次关闭四分之一背光这样(举例而已实际不一定是这样每个机型不同),开的越高,画面亮度越低(因为背光关闭了嘛),但是画面清晰度会越高,运动物体的边缘会越清晰。Z9D可以把这个拉到最高,电视会提示你当前为重现原始图片效果,画面会闪烁。这是把背光扫描开到最大了,画面的清晰度和通透感是最好的,缺点是亮度会下降比较严重。对于某些发烧友可以这样玩,会有类似CRT的通透感。其他的在售机型是做不到的。
电影模式:默认高不要动了,动了以后画面会很抖动。这个涉及到IP的转换,不展开讲了,我也没那个水平。
视频信号选项(这个C系列和X85D/X93D是打散在其他选项里的,Z9D开始放在一个选项里)
这里的HDR模式,HDMI动态范围、色彩空间没事就不要乱动了。色彩空间在前面色彩那一块讲过了。HDR模式同理,非HDR信号下强开HDR只会导致色彩失真。
而HDMI动态范围这里涉及到PC及电视上的0~255和15~235的灰阶转换问题,不懂的话乱动全取和限制会导致黑色泛白 白色不纯等问题,有兴趣自己去搜索相关的科普吧这里不展开讲了。就让它自动好了,接PC会自动0~255,接蓝光播放器会自动15~235的。
|